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法国在1789年发生了大革命之后,市面上流传着一句话:“世无卢梭,即无法国大革命。”人们也说,是卢梭的著作散播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触发了当时的启蒙运动。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哲学家之一。实际上,他并没留下什么长篇大论,他写歌剧也写文字著作,最出名的有小说《爱弥儿》和论著《社会契约论》, 还有一本《忏悔录》。

卢梭一生颠簸颇大,在日内瓦出世时母亲因难产而死,由父亲把他带大。然而,父亲却又因惹上官非而逃离日内瓦。卢梭在16岁那年开始过着流浪冒险的生涯。一位浪漫的华伦夫人在法国收留了他,供书教学,终使卢梭成为哲学家。


卢梭1712年生于瑞士日内瓦。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他10岁时,父亲因被流放,留下他一个人在日内瓦。1728年,卢梭离开日内瓦,时年16岁,开始了近20年的流浪生活。他和一个人关系密切,那个人有5个私生子,把这些孩子都交给孤儿院里照顾;但过了一些时间,当卢梭56岁时,和这些孩子的母亲蒂丽梓.拉菲兹尔结了婚。   

1750年,38岁的卢梭参加法国第戌学院举办的关于科学和文艺的复兴是否使道德淳化问题征文奖竞赛,其论文 《论科学和艺术》获得头等奖,因而一举成名。之后相继发表许多论著,其中有《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75〉、 《爱弥儿》(1762)、《论社会契约》(1762)、《忏悔录》(1770)。他喜爱音乐,写过两部歌剧。

卢梭虽然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许多自由主义作家的朋友,其中包括狄德罗,但卢梭的思想已开始疏远他们。他与伏尔泰之间也出现了隔阂,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剧场(卢梭强调剧场是个无道德学校)。自1762年起,法国当局驱逐卢梭,原因在于他写了有关政治的书。这时许多朋友疏迟了他,卢梭处境艰难。虽然他原来有很多朋友,但他一个朋友也不要。他的生命的景后20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饱尝了生活的苦辛。1778年逝世于法国的吕内维尔。   

卢梭的论著是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浪漫主义、专制主义出现的因素之一,此外还为法国大革命铺平了道路,并在很大程度上为制定民主、平等的理想模式作出了贡献。   

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书中,通过一个青年受教育的的故事,阐明他的教育观点,提倡自然教育,主张自由发展儿童的天赋而避免对文明社会的腐败影病,他的观点对教育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