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angelo Buonarroti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六岁时丧母,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的家里,因此从小就对雕塑发生兴趣.父亲送他进拉丁文与希腊文学校学习,但是他学画画,父亲训斥也无用,十三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画室学画;1489年转到另一个画家学雕塑.后来当上美术学校的学生兼助手.那里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人文主义学者集中的地方.在那里干了十四年,在思想和艺术上被培养成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使他离开佛罗伦萨到罗马.二十四岁作为雕塑家开始从事创作,制作了著名的<<大卫>>(雕塑)和<<圣家族>>(壁画),又为教皇在梵蒂冈的西斯廷小教堂画壁画,用了四年时间凭一个人在五百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了三百四十三人,对于如此宏大的工程,找来一些人作助手,最后中意的只有一个调制颜料干杂活的,绘画都由他自己动手.米开朗基罗画的这些巨人充满超人力量,善于表现丰富的运动,并达到戏剧性高潮.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对人类的庄严颂歌.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专稿建筑.他的作品雄壮宏伟,因此他所画的女性也具有男性的气质.一生未婚,纯讲精神而不涉及肉体.他在孤独中奋战了一生.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与爱情    ·二 言·

米开朗基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达·芬奇齐名的著名艺术家。①他创作的高达五米半的雕塑《大卫》可以说是男性体格美的至善象征。米开朗基罗本人是同性恋者,特别钟爱他的男模特儿。他把这种情爱融入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大卫》与《上帝之手》等充满了令人不可言喻的能量与活力,不仅感染力深,而且透露出“知者得其味”的同性恋情感。他把人文感情融入严肃的宗教题材里,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有趣的是,即使在如《埃勒斯雷的女预言师》(Erythraean Sibyl)等作品里,女性也往往以雄健骠悍的形像出现。可以说如果米开朗基罗不是同性恋者的话,那他也许就不会成为米开朗基罗了。

  米开朗基罗与男模特卡瓦利尼(Cavalieri)的情事被经久传颂,并拍成了电影。他也曾与一位叫佩里尼(Perini)的年轻人同居了十多年。“他的羽翼把我轻轻托起,令死亡也变得甘美。”艺术家这么描述他对佩里尼的爱。

  米开朗基罗晚年时遇到了一位名叫布拉奇(Bracci)的年轻人,但布拉奇两年后不幸去世。艺术家悲痛欲绝,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布拉奇的墓碑上刻下了悼念的文字,其中有以下的诗句:

“我卑微的尘躯不再享有
你的迷人的脸庞与美丽的双眼,
但任何力量都抹不掉你我共枕相拥时
两个灵魂融相融所迸发的火焰。”

  米开朗基罗的日记、信件和诗歌中不断透出他对年轻男子的爱慕,这些文字在他死后许多年都受到压制。他写给卡瓦利尼的许多情诗在出版时,出版商把其中对男性的称谓改成了女性。

①无独有偶,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两位大师都是同性恋者。